演讲 · 嘉宾
郑加麟
郑加麟
院长

神经病学和再生医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
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
同济大学脑与脊髓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及医学部重点项目“神经及心理学科评审专家组”特邀终审专家
教育部教指委委员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教育专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及Association of Academic Health Centers International (AAHCI)指导委员会成员

曾任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医学中心(UNMC)学术协理副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期间获得终身教职。多年来一直从事美国及中国高校医学教育、科研及管理工作,尤其致力于中美医学高等教育合作和医学生教育及行政管理。主持的UNMC亚太地区合作发展项目已接收了800余名中国交换学生、医生和访问学者,促进了医学、护理、康复、公共卫生、药学等学科学生的交换和互访,促成UNMC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及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在国家留学生基金委的支持下共同培养医学及哲学双博士、临床医学(MD)、临床药学(Pharm.D.)、临床康复(DPT)等职业临床博士教育项目。回国后一直重视中美医学教育合作,推进中美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和广泛国际合作交流。
在科研方面一直致力于巨噬细胞和神经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着重探索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及诱导性神经干细胞的潜在应用价值。已发表150余篇研究论著;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科技部“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担任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三轮全国高等学校医学专业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互联网+医疗健康》副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第二轮器官-系统整合教材《神经病学》副主编。 荣获内布拉斯加大学Gilmore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长Dave Heineman “Marshall” 奖、内布拉斯加大学杰出科学家奖。
return top
艾开兴
艾开兴
院长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
中国医院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上海市医院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

在国内率先开展碘131放射性粒子置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基金、市教委基金和卫生局科研基金课题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统计源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老年腹部外科学》(主编)、《实用肝胆胰脾手术学》(副主编)和《恶性肿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参编)。
研究方向:
胆道结石防治和胆胰肿瘤复发转移机制研究
return top
张雷
张 雷
书记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书记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防痨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临床学组,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执行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防痨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副理事长

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胸部疾病的外科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积极开展肺部结节精准诊断及治疗的科学研究。主持并参与包括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在内的多项市级科研课题。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参编专著1本《胸外科手术学》;已发表多篇SCI。
return top
周清华
周清华
教授

外科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主任、肺癌研究所所长
天津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原院长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肺癌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卫生部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
国际肺癌筛查和早诊专家组专家
国际肿瘤转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NIH肺癌早诊标志物专家组专家
美国NIH- EDRN 肺癌专家组专家
《Thoracic Cancer》主编
《中国肺癌杂志》主编

长期从事肺癌基础和临床研究,在肺癌癌变、肺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肺癌的分子分期及分子分型、肺癌的筛查与早诊、肺癌的“个体化”外科治疗、中晚期肺癌治疗方法及新理论探索等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并取得突出的成绩。曾多次受邀到欧、美、亚洲著名大学讲学,发表论文800篇,其中SCI论文近300篇,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40多部,首创肺癌新术式70多种,在国内外肺癌界、肿瘤学界、肺外科界均享有较高声誉。
return top
赵国屏
赵国屏
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子微生物学家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和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第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得者

研究微生物代谢调控以及酶的结构功能关系与反应机理,开发相应的微生物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主持若干微生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参与主持中国科学院人类基因组特别支持项目,并建立基因资源与基因组工程研究室。
完成对重要致病菌、问号钩端螺旋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注释,鉴定若干关键代谢途径和基因功能,为深入研究致病机理提供新的思路。主持SARS分子流行病学和SARS冠状病毒进化研究,为认识该病毒的动物源性及其从动物间传播到人群传播过程中基因组、特别是关键基因的变异规律奠定了基础。在Science、Nature等杂志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return top
李亦学
李亦学
教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
上海市生物信息学会理事长
上海药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专家组专家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其进化的规律。
使用神经网络、统计物理等方法从事与DNA序列相关的软件开发研究,特别发展了时间序列的统计相关算法。独自研发的大规模、高通量、自动化的DNA序列测序分析专家系统被EMBL命名为LI-Tracker,分别运用于德、法、挪威等国的研究所和LION Bioscience等生物技术公司。
领衔承担了列为科教兴市重大产业化项目的“一网两库”工程,该系统已拥有各类科技资源信息量6TB,访问量达到190万余人,累计对外服务22.2万人次,并广泛辐射到长三角地区,有效推动了本市及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九五”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开发和建设》重大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中科院《生物信息学重大基础理论与应用》重大研究项目;国家973《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课题;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信息技术平台建设》项目等。近5年共发表论文近60余篇,包括Science, 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 Oncogene, PNAS, Bioinformatics等,论文总影响因子200点以上,被引用400多次。共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5项。 
return top
周崧雯
周崧雯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
上海市肺癌靶向与免疫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与市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30多篇SCI,获得专利多项,获奖多次,主编专著1本、参编专著2本。带领研究团队进行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液态活检及大数据分析,积极开展肺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
研究方向:
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精准分析及治疗、肺癌的液态活检、肺癌的靶向治疗及耐药研究、肺癌纳米化疗药物研究
演讲题目:多样本、多方法精准检测中晚期NSCLC基因表达的意义
演讲摘要: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原发灶、转移灶、同一病灶不同位置基因突变存在很大差异,临床传统的单点活检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导致NSCLC的治疗效果差。 NGS液体活检是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组织活检”的空间异质性,而且具创伤小、可反复取样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多样本(液态活检及组织检测)、多方法(NGS及dd-PCR)精准检测可以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精准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制定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因此,可有效的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延长生存期。 我们的研究发现,大部分NSCLC存在多个驱动基因,并与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return top
邓清华
邓清华
副院长

主任医师,杭州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热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胃癌组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联盟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生物医学学会肿瘤精确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兼秘书
浙江省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胸腹部肿瘤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演讲题目:肿瘤放疗联合免疫治疗
演讲摘要:
放疗与免疫治疗是绝佳的”伴侣”,放疗可增强免疫治疗效应,免疫治疗(ICB)可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结果,并因此而改变了临床实践;但免疫治疗联合放疗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尚待解决:与放疗联合最理想的免疫治疗手段、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的时间顺序、放射治疗的分割方式、照射部位、照射剂量、最佳受益人群、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等等
return top
谢博雄
谢博雄
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长期致力于肺部疾病的外科诊断及治疗;擅长胸腔镜、纵膈镜微创活检;在早期肺癌、纵膈肿瘤的外科诊断及治疗方面颇有造诣。研究方向为微创手术、气管支架植入术及肺移植。带领医疗团队完成年手术量达1300台以上。从事胸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已27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参编专著《肺外科学》、《肺移植》、《胸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主持、参与国家级、市级课题5项;已获得发明专利两项。
演讲题目:NGS-胸腔镜微创活检对IV期肺癌的诊断及精准分析的研究
演讲摘要:

胸腔镜活检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用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及根治性手术。对于一部分身体状况良好、内科创伤性检查无法获取病理的IV期肺癌患者,可通过胸腔镜微创活检肺内结节,获得病理诊断,同时进行NGS基因检测以指导个体化治疗。中晚期NSCLC的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异质性,单次组织活检只能分析肿瘤的一部分,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可获取最大母灶,克服局部活检的局限性。液态活检联合组织标本检测,两种检测方式互补,进一步克服肿瘤的异质性。
return top
孙希文
孙希文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行政副主任
同济大学医学院影像与核医学系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互联网+影像专委会委员
上海感染与炎症影像专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分会常委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
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评委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评委

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科委国际科技合作基金、上海市白玉兰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6篇, SCI收录论文35篇,培养研究生43人,留学生4人,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奖两项。连续五届获“年度好大夫奖”,媒体报道“零差评”好医生。
研究方向
肺部疑难病,擅长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return top
李永勇
李永勇
研究员

同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晨光”学者 、同济大学青年百人计划。主持国自然基金四项。已发表一作/通讯SCI论文50余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Advanced Science、Angew Chem等著名期刊,论文他引达2000次。
近期在纳米疫苗方向取得重要进展:1)发展“minimalisit”纳米疫苗新理念 (ACS Nano, 2018, 12, 6398),ACS Nano 同期以“Less is More for Cancer Nanovaccine”为题对该工作进行图文介绍;2)发展“类发烧”免疫治疗技术(Advanced Science. 2018;1700805),并获得该领域专家的专题评论。合作编著《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with the topic of siRNA delivery methods》及《Nanomaterials for Tumor Targeting Theranostics》。
研究方向:
分子与细胞工程。致力于:1)发展分子组装策略用于功能生物分子智能递送;2)整合化学、物理、生物交叉学科构筑细胞工程,重点发展living therapeutics。
演讲题目:基于二硫键化学构筑癌症纳米疫苗
演讲摘要:

传统纳米载体用于疫苗设计难以充分发挥“类病毒”免疫优势,表现为:抗原表面被包封及抗原密度小,极大限制了细胞免疫效应的提高。近期我们发展了一种最简化纳米疫苗新策略,从而一举克服了传统纳米疫苗两大明显缺陷。新型疫苗在B16-OVA 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上表现出了优异的肿瘤预防能力。小鼠三次预防接种后,接受B16-OVA攻击的小鼠,70%未见肿瘤发生,且无瘤状态持续18周。我们进而构筑了光热蛋白纳米颗粒,其能够在肿瘤部位营造“类发烧”微环境,显著改善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及免疫效应细胞浸润,大幅提高佐剂CpG 对原位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及抑制远端肿瘤的发生。
return top
王茵
王 茵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第一届委员
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超声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青委会委员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超声学组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超声装备技术分会第二届委员

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科研论文40余篇
研究方向:
肺部疾病超声诊断与治疗; 超声新技术在周围型肺病变与肺结核中的应用
演讲题目: 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演讲摘要:

介绍我院超声引导经皮肺穿的现状、特点、并发症防治等。
return top
邓沁芳
邓沁芳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尤其在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主要从事肺癌分子生物学、肺癌生物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4本,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研究方向:
肺癌生物靶向治疗及耐药机制研究
演讲题目: EGFR-TKI获得性耐药分子新机制
演讲摘要:

分子靶向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尽管EGFR-TKIs疗效显著,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获得性耐药。如何克服TKI耐药,是迄需解决的临床难题。肿瘤时间和空间异质性是复杂的耐药机制的分子基础,实时监测耐药的不同机制对指导后续治疗尤为重要。通过外周血动态检测耐药,寻找分子耐药到临床耐药的最佳临界值,提前干预,有助于逆转分子耐药,寻找耐药新机制。
return top
孙辉
孙 辉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医院宣传处处长、门急诊办公室主任。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互联网医疗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门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理事。擅长肺部肿瘤精准治疗以及肺部感染、慢性气道疾病、慢性咳嗽等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主持上海市卫生局课题1项,市科委课题1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 3篇。
研究方向:
肺部肿瘤精准治疗
演讲题目:肺癌的肿瘤克隆演化及临床意义
演讲摘要:

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同样的治疗方案,不同患者的治疗疗效可能大不相同。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和亚克隆进化使得治疗复杂,患者整体预后差,需要更准确、更全面的检测技术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return top
张 洁
张 洁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导
学术兼职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委员、中国肿瘤医师协会青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胸部肿瘤学组和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分子靶向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熟悉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专注于化疗药物血药浓度的调控和靶向药物个体化治疗后获得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核心和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吴阶平基金各一项;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在研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获得实用专利一项。
研究方向:
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及获得性耐药机制的基础研究
演讲题目 : 肺癌药物早期临床研究
演讲摘要:

1.早期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应用。 2.上海市肺科医院目前参与的一期和二期临床研究介绍。
return top
王和勇
王和勇
副研究员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主要从事肺癌靶向转移包括骨脑及肝转移、耐药及干预的研究;已承担并参与多项目课题,其相关研究已在Oncogene、Proteomics、J Biol Chem、Toxicology、PLoS One、Lung Cancer、Toxicol Lett等杂志上发表;获得授权专利1项;建立了肺癌骨脑肝靶向转移、EMT研究、自发性肺癌小鼠模型、非编码RNA、自噬及内吞等研究平台。
研究方向:
肺癌转移与耐药的分子机制
演讲题目:非编码RNA与肺癌TKI耐药
return top
刘辉
刘 辉
副主任医师

曾任上海市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曾在安徽省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大型肿瘤治疗中心工作,主要从事胸部肿瘤的诊治,擅长胸部肿瘤放疗,肺癌综合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和主动呼吸门控(ABC)放疗技术研究,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脑转移瘤的治疗有深入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篇,SCI论文7篇。参与编译《放射治疗计划策略》、《肺癌生物靶向治疗》、《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精要与临床实践》等。
研究方向:
1、肺癌寡转移立体定向治疗 2、肺癌多发脑转移全脑放疗同期加量治疗
演讲题目: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治疗
return top
李超
李 超
首席数据官

慧算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癌症基因组学:分析多个层次上的组学数据,鉴别可能的重要致癌变异;空间三维基因组学:对基因组的空间三维结构进行建模,分析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功能;衰老基因组学:分析和衰老相关的变异在人群中的特点及其在衰老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工作交流,在Bioinformatics 、BMC Genomics等相关领域国际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曾参与骆驼基因组项目,卵巢癌多组学数据分析项目,肝癌细胞系构建和基因组分析等多个项目的数据分析。
演讲题目: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创新及其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革新
演讲摘要:
DNA测序技术历经了一代测序,二代测序,三代测序的发展与演进,在测序准确度、通量、性价比、变异类型覆盖范围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次演讲将以几代测序技术的原理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测序技术和平台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并且结合测序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阐述在现在精准医疗领域各个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
return top
罗洁
罗 洁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同济大学讲师
ASCO及CSCO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有着丰富的肺部疾病诊疗经验,目前主要方向为肺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擅长气管镜、超声气管镜及CT引导下肺穿刺等有创操作。曾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及临床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著10余篇,专著一本。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演讲题目:肺癌介入化疗及其新进展
演讲摘要:
我国是肺癌的高发国家,其中NSCLC约占75%-80%,含铂类的双药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提高包括III期在内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约5%。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家共识指出:经体动脉灌注(TAI)化疗与传统静脉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适用于肺癌治疗的诸多领域。本次讲课主要介绍了介入化疗在肺癌领域的主要贡献及其进展,以及我院在这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
return top
陈斌
陈 斌

主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疑难性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肺癌的诊断及综合治疗;肺部肿瘤消融治疗;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1本。
研究方向:
肺癌的消融治疗。
演讲题目:消融治疗技术在肺癌中的应用
演讲摘要:

肿瘤热消融是针对某一脏器中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肿瘤病灶,利用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导致病灶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精准微创治疗技术;消融治疗的适用人群广泛,包括早期患者及合并症不能手术;化疗/TKI/免疫治疗治疗后,出现寡转移或寡进展等患者。肺癌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操作相对简单、适应人群广等特点。未来这一技术会在肺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return top
方启宇
方启宇

主治医师

从事肺恶性肿瘤临床工作多年,在肺癌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支气管镜,肺穿刺等诊断性检查,化疗、靶向、免疫等肿瘤药物综合治疗。
研究方向:
肺癌精准治疗
演讲题目: 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演讲摘要:

随着精准治疗时代的到来,免疫治疗在肺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以PD-L1单抗为代表的ICIs成为关注的热点。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等均获得较好的效果。但PD-L1、TMB等免疫生物标志物与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需进一步寻找更为敏感的标志物来筛选免疫治疗有效人群;各种联合治疗的组合仍需进一步优化;如何降低免疫治疗副反应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return top
何逖
何 逖

上海吉凯医学检验所,总经理,博士

致力于肿瘤早诊、早筛产品研发工作;具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研究特长。曾参与上海生物芯片中心第一部生物样本库标准的撰写和制定,并参与其伴随诊断产品的开发。 博士期间,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ax Cooper教授。
研究方向:
人类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转录调控机制。已发表SCI 5篇,包括:Nature Immunolog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J Biol Chem等。
演讲题目: 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在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演讲摘要:

飞行质谱技术常被用于胚系突变的检测中,对已知突变的检测具有成本可控、检测迅速、多重检测等优势。然而,其在体细胞突变的检测中,由于基线不稳定导致的信噪比不高,进而导致检测灵敏度不能满足常见的体细胞突变检测的要求。我们通过探索飞行质谱本身的特点,改变扩增反应的条件,初步证实了飞行质谱可以用于手术标本、活检标本、血液标本的体细胞突变检测。为肿瘤临床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技术。
return top
鲍昱辰
鲍昱辰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学博士 同济大学博士后

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对肺癌的治疗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研究方向:
肺癌的靶向治疗
演讲题目: 微流控技术与纳米靶向化疗药物
演讲摘要:

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方法,但传统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将药物包封于纳米亚微粒中,提高药物的靶向释放效应。然而纳米药物传统制备过程复杂,不易于大规模生产,且反应过程中流体难以精确控制。应用微流控技术能够制备出粒径小、尺寸分布狭窄、载药率高的胶束颗粒。本研究应用微流控技术,以Mal-PEG-PLGA为纳米载体运载多西他赛,制备出载药纳米胶束,并引入环状小分子多肽配体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RGDfK),制备成具有靶向作用的多西他赛载药纳米胶束。研究通过分析各组抗肿瘤药物的理化性质、肿瘤杀伤效果、药物副反应等,评估微流控法制备的多西他赛载药纳米胶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return top
黄李华
黄李华

主管护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慢病管理专业小组组长,硕士研究生。上海市护理学会科技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会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获荣誉:“上海市优秀护士”、“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银奖”、“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三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余项、主持院级课题3项、局级课题1项。
演讲题目:肺癌免疫治疗和护理新进展
演讲摘要:

肿瘤的治疗方法除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以外,还有一种原理独特的方法——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调控机体免疫系统来实现抗肿瘤作用。肿瘤免疫治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是由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强化所致,可能发生在几乎所有器官上,具有“变幻莫测”的特点。早期报告、识别和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十分重要。免疫治疗过程中不同器官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予以对症处理、有效护理及正确的患者自我照护。
return top